第211章 有能力就是不一样
明同志昨天来省城了,他来我家吃了个饭,告诉我,基层工作的感受。”
吴新蕊把刘清明的情况说了一遍,林峥听得很认真,他一直在关注这个年轻人的情况,把他安排到贫困乡,也是一种锻炼。
听到刘清明工作扎实,不急不臊,显然听进去了自己的叮嘱。
听到贫困山区农村的实际情况,林峥的神色十分沉重。
说完,吴新蕊打开随身小包,把一个纸包放到桌子上。
“林书记,这是刘清明给我带的礼物,我想请您尝一尝。”
林峥有些诧异,他拿起纸包,闻到一股味道,打开来。
“野菜团子?”
“您认识?”
林峥不答,这个野菜饼已经蒸熟了,还带着热气。
他轻轻咬了一块,在嘴里慢慢嚼着。
“我小时候,吃过类似的东西。”
林峥似乎在回忆:“想不到,改开20多年了,我们的农民,还要靠它来充饥,这是干部的失职啊。”
吴新蕊点点头:“虽然有着种种客观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我们的党组织,党员干部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积极寻找出路,一味地“等、靠、要”,您把刘清明放到下面,是对的。”
林峥咽下嘴里的野菜,苦涩充满了味蕾。
“我很希望,有更多像刘清明同志一样年轻、有冲劲、有能力的同志,充实我们的基层组织,南方一些地区,在试行大学生下基层,在村镇一级岗位上发挥作用,我最近比较关注这一块,你也可以看看,有没有启发?”
吴新蕊记下他的话,又说道:“昨天刘清明同志的话,让我思考了一夜,我在想,我们的乡镇干部能不能扎到下面去,带着村民想办法,不过我有个顾虑,以往他们下去,会给村子带来负担,就怕适得其反。”
林峥并不意外,刘清明总会给人带来惊喜,不是第一次了。
“你的顾虑很有必要,要求他们下村的同时,也要给出一些支持,不然没有意义,可以把他们的工作和晋升挂钩,县里也可以派出工作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困问题一定会越来越被中央重视,你的想法很好。”
吴新蕊叹了口气:“是啊,等到我们有钱了,办法肯定会更多,现在只能力所能及的地给予他们一些支持。”
林峥笑了笑:“他又提要求了?过不过份,不过份的话,可以考虑答应他。”
对于省委书记这种毫不避讳地偏袒,吴新蕊已经免疫了。
她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样呢?
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