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刘清明的办法
。”
“我去了不少群众家里,看到了他们的真实的生活,与统计表上的数字相比,给我很大的震撼,我们的群众,太穷了。”
刘清明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所见所得。
因贫失学是普遍现象,家里穷得连成人都要共用一件衣服,一条裤子的情况。
也比比皆是。
哪怕现在市场已经开放,搞特色养殖并不容易,他们的产出想要变现,首先要克服的是,难走的山路。
否则,再好的产品,运不出去也是白搭。
而要修路,上级的拨款是不太可能的。
有钱,清南市也只会投入到更有回报的项目上。
刘清明并不是责难他们,换了自己在任上,也会这么选择。
因为位置不同,他们要考虑的不是一个贫困乡,而是整个清南市的经济发展。
把有限的钱,放到更有作用的地方。
是领导的责任。
扶贫,不是如今的重点。
那就只剩了一个办法,自筹资金,贷款修路,收费还贷。
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做法。
“要想富、先修路”已经成为一个共识。
赵元佐说:“是啊,我们云岭乡就像是后娘养的孩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县里的支持有限,就连国家的农业扶持资金,到我们手里也所剩无几,乡财政十分困难,同志们的工资,一拖再拖,我都没脸见他们。”
刘清明很清楚,赵元佐的意思就是,乡里没钱,你有啥想法,自己想办法。
刘清明说:“想要发展,无非是引进来、走出去,现在的情况,人家不愿意来,那我们就走出去,云岭乡两万多人口,适龄的劳动力怎么也有五千左右,这也是一笔财富。”
赵元佐说:“也就是你刘乡长把人口当财富,我是愁死了,两万多张嘴啊,可怎么养活他们。”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想,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赵元佐赞同地点点头,勉励他:“上级把你派来,我就放心了,你只管去做,乡党委是你坚强的后盾。”
赵元佐这么表态,也就是同意了自己的方案,利用劳务公司,把劳务输出搞起来,既能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也能减少村里无所事事的年轻人,闹事甚至是犯罪的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械斗。
当然,最后如果搞不起来,那也是这位新乡长的责任。
没什么风险,又有功劳可分的事情,赵元佐还是愿意支持的。
“书记,我可能要请几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