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今天毁灭世界了吗?

首页

第342章 极致的复杂性

不变量》,为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埋下代数基础。

1917年,阿坦纳索夫因处理量子方程计算量爆炸,设计出首台使用二进制逻辑与再生存储器的电子计算机abc原型。

1925年索尔维会议,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上帝是否掷骰子”的争论进入白热化。

1926年,薛定谔推导出波动方程。

1928年,25岁的冯·诺依曼参加柏林量子研讨会,他意识到,量子门同样可以构建通用计算逻辑。

1939年,21岁的费曼直接给出量子并行计算的自然框架。

1940年,图灵手写完成《论量子可计算函数》,他提出,“量子叠加态可同时处理指数级信息,其本质是概率幅干涉”。

次年,首台量子图灵机模型正式诞生。

至此,人类彻底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量子时代”。

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给林序带来了强烈的震撼,那些曾经在历史上闪烁出无尽光芒的人,在新的“灵感”的推动下,爆发出了更炽烈的闪光。

画面上的展示基本结束,继续向后,就是林序早就已经熟悉的剧情。

基于量子理论,继续开发出新的技术。

同时,发现“限制器”,发现“高维”的秘密,紧接着,一步一步走向升维。

不过,略微不同的是,这个世界带来了新的线索。

有关高维适应性的线索。

林序转向江星野,开口问道:

“你们获取了有关跨越‘高维适应性’问题的方案?”

“这是一个并不完善的方案。”

江星野回答道:

“如果说此前我们认为,对抗高维空间的信息扰动,是要依靠极致的‘低熵’规则的话,那这次他们提出的方案,方向就正好相反。”

“他们追求高度的复杂性,尝试用超高的容错率,来对抗信息扰动。”

“很显然,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确实取得了成功。”

“不过,这样的成功,并不具有代表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