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好友”大明!圣驾!
不到申诉的。
然而,朱允熥以其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直接改变了这一陈旧而弊端重重的局面。
首先,他在各县衙设立了专门的“法房”,专职处理民间的讼诉案件。
若百姓对法房的判决感到不满,可以直接向县太爷告状,或者选择向上级知府衙门的“法科”提出申诉。
这两条申诉路径,都完全合法合规。
百姓再也无需在递交状纸前,先承受一顿板子。
更重要的是,邮件系统的建立与持续完善,为大明百姓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极其便捷的申诉途径。
他们现在可以通过信件,直接向朝廷各级衙门举报不法行为,或申诉冤屈。
这可比亲自前往衙门告状方便快捷了不知一万倍!
而且,信件能够跨越千山万水,直接寄达都察院。
都察院还特别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处理这些来自民间的信件。
对于那些经过查证属实的举报与冤情,都察院向来都是严惩不贷,绝不姑息的。
除此之外,《大明日报》及其下属的各级报纸,也成为了重要的民意反馈渠道。
如果百姓不信任官府衙门,他们可以选择寄信给报社进行曝光。
报社还会派遣记者前往调查了解情况,并将真相刊登报道,公之于众。
诸如此类的申诉渠道,不胜枚举。
总而言之,现在的大明百姓,拥有非常完善且多元的上诉通道,根本没有必要特意来找他这个皇帝告状。
如果真有冤屈严重到必须他亲自出马解决的程度,那么官员的奏折、探听司的情报,以及都察系统,早就该层层上报,向他禀明实情了。
许多百姓总是希望能直达天听,将自己的冤屈直接呈报给皇帝。
但大多数时候,这并没有实际的必要性。
朱允熥本来并不打算去理会这些。
既然那些人在自己御驾经过时高声喊冤,自然会有朝廷官员前去处理,他们的权力也足够应对这样的情况。
如果那人真有什么冤屈,相信也能够得到昭雪。
身为皇帝,不应凡事亲力亲为,直接过问这些琐事,那样反而会打乱既定的行政秩序。
更重要的是,他此刻心急如焚,急着前往黄泛区处理灾情,每一刻时间都显得弥足珍贵。
抱着这样的想法,朱允熥稳坐在马车之上,纹丝不动,任由马车继续向前行驶。
然而,坐在他身旁的徐妙锦,却再也坐不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