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一张纸钞横扫世界!大明帝国的“印钞税”战争!
好一点的衣物,可是要传几代人的,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又怎么可能将衣物无偿送给贫寒百姓呢?
可如今,天下的情况已然不同。
大明有了充足的棉布制作衣服。
穿不完,根本就穿不完。
国内百姓衣用的布料有了保障,朱允熥自然不会遏制棉布的出口。
毕竟,还要需要借助大明先进的工艺水准,去开拓海外市场呢。
除了棉布,朱允熥更下旨设立专司衣物制作的公司,推行成衣的批量化生产。
虽然私人裁缝定制服饰更为考究合身,但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方是未来发展的正途。
寻常百姓的衣衫鞋履,终将主要依托工业化生产模式来供给。
私人裁缝,终将退居一隅,成为小众之选。
大明率先设立此类公司,抢占先机,打造品牌,日后但可获取超额利润。
事实上,设立成衣厂,如今便已裨益颇多。
譬如军装生产,采用工厂流水线作业后,成本骤降,效率倍增。
又如诸多公司、工厂,皆需要统一的制服。
还有大量学校的校服,官员的官服,衙役的差服等等,都由工厂统一制作供给,以降低成本。
反而零星销售给老百姓的成品衣服,并不算多,但是受到了极大的追捧。
私人裁缝的水平高低,其实是没有保障的。
官员,豪绅自然会请高水平的私人裁缝给自己缝制衣物。
但普通百姓就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只要那个裁缝会裁剪衣物,水平高一点,低一点,都不影响老百姓请他去制作。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有衣服穿就行了,是不是裁剪得体,手工是不是到位,其实真没有太多的人在乎。
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成衣,虽然不及顶级私人裁缝,但其实水平远高于许多民间的普通裁缝。
衣服款式也是经过设计师专门设计的。
图案,颜色,都十分好看。
自然也就受到追捧了。
往往一上市就抢售一空,一衣难求。
这其实也是朱允熥有意制造出来的现象。
先将工厂成衣树立起高大上的形象,日后推广起来就方便了。
还可以借此机会,树立几个衣服鞋子的品牌,甚至奢侈品的品牌。
将来这些品牌的衣服,可不是只供给大明的百姓,也会远销海外。
那时候,就可以赚取数不清的钱财了。
当然,这只能一步步。
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