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 压力
ntel毕竟是一家cpu制造商,cpu才是它的主业务。2007年之前,intel嫉妒寒武纪系列超级计算机的成功,厌恶西电捷通倡导的api标准和智宇电信倡导的ipi标准,却不觉得智宇能够威胁到它的地位。
智宇崛起的时代,intel面临的最大强敌是老冤家amd。2004年到2006年是amd最辉煌的两年,64位、真双核、高性能低功耗,d强,intel就会弱,intel岌岌可危之际,保罗·欧德宁(paul_otellini)紧急就职intel第五任首席执行官。欧德宁掌控intel之后,先掀起裁员风暴削减开支,然后业务重组令intel重新焕发生机。欧德宁的策略相当有效,2006年7月推出的重磅产品酷睿2(core_2)一举杀退amd,重回市场领导者王座。
然而,一场胜利凯旋,往往是新一轮衰败揭幕之刻。
2007年,智宇在华国推出sapientia_3g,苹果在美国推出iphone,多点触控电容屏智能手机强势闪耀光芒。2007年到2009年,诺基亚塞班系统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逐月下跌,最近甚至传言诺基亚2009年第三季度将会出现十余年来第一次季度亏损。智能手机制造商即使不承认多点触控电容屏是未来大势,也觉察到了诺基亚这头大象似乎有些笨拙。
身为一家cpu制造商,intel迟迟意识到智能手机的冲击。
2009年是智能手机市场最混乱的一年。
觉察到智能手机存在可怕的增长空间,大巨头、小饕餮都准备入场抢食。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苹果推出了ios;智宇推出了zos;谷歌推出了android;微软推广它的三星推出了华国联通推出了uphone;华国移动推出了ophone……大家都想提前布局分一杯羹。硬件方面的竞争同样惨烈,都想弯道超车切入处理器制造业务。
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cpu制造商intel,在这场竞争中遗憾落伍了。
intel当然不甘心把市场拱手相让。
intel也要杀入智能手机市场。为了切入智能手机市场,intel果断定下两步走策略,第一步收购原西门子集团半导体部门的英飞凌,弥补两年时间的技术落后;第二步,与错失多点触控电容屏的没落王者诺基亚强强联合,推出全新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meego。
硬件与操作系统同步向前,这曾是intel崛起的根源。
然而,时代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