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走未来路

首页

第084 唯器与名,不可假人

命名为传统时代,当时的每一台超级计算机都是真正的超级计算机。

随着个人计算机和网络的大跨步发展,人们开始尝试用量产计算机配件攒机超级计算机。若干台个人计算机级别芯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拆分任务之后并行处理,性能丝毫不弱于那些昂贵的专用计算机,于是超级计算机开始平民化。魏东生把这时代命名为攒机时代。

攒机是有极限的。举例子说,假设一个人耗费6000秒时间挖一口井,简单数字替换,6000个人却无法在一秒之内挖一口井。6000个人比一个人的效率更高,却无法高到一秒时间挖一口井,这便是并行运算的限制和攒机式超级计算机的缺点。经研究,限制攒机数量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功耗。功率和发热问题,导致人们不能无限制堆积cpu制造超级计算机。于是,超级计算机研制者不再追求单颗核心的高性能,转而综合考虑功耗节电等问题,ibm今年宣布研制成功的蓝色基因(blue_gene)超级计算机,即是该理念的作品。魏东生把这时代命名为节能时代。

2003年底,ibm的蓝色基因,刚刚掀开节能时代的高潮。

而魏东生祭出的“寒武纪2004”,却是节能时代之后的异构时代作品。

所谓的异构,最简单直白的印象,就是cpu搭配gpu。异构时代之前,譬如筹备当中的“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基础芯片全部都是cpu;异构时代的超级计算机,譬如未来大名鼎鼎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搭配gpu是形象概念,其背后的技术储备便是异构计算。

2003年底,异构计算尚未得到战略级重视。

说起来,异构浪潮的开端,应该追溯到cell处理器。

早在2001年,索尼宣布聘用ibm设计ps3游戏主机的处理器“cell”,称cell运算能力将达到史无前例的每秒一万亿次浮点计算。当时,外界的第一反应就是,索尼、ibm这俩货又在吹牛逼。2001到2003年,cell至今尚未完成设计,舆论也就慢慢忘记了cell项目。

魏东生却知道,cell项目未来是成功的,异构计算也是可行的

异构计算是未来的大势。

因此,魏东生扮演前进半步的天才,拿出异构计算式结构的超级计算机设计方案。

如果一切顺利,“寒武纪2004”将会掀起异构计算浪潮的第一浪。

如果魏东生只用嘴巴说cpu和gpu可以搭配一起,肖磊极大概率一笑了之。类似的念头,其实早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